目的地搜索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心科普丨奥密克戎来袭下的悠长假期:学会读懂孩子,改善亲子关系
2022-01-20 19:51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种关系。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可以是父母心灵的寄托,但与此同时,孩子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记得,当我们去追求伴侣、寻求亲密关系的建立时,我们曾挖空心思猜测对方的需要、配合对方的时间、揣摩对方的心理。但是在面对同样具有极强情感亲密性的亲子关系时,我们又用过多少时间去陪伴我们的孩子、读懂孩子的需要与问题。通常我们自然而然把亲子之间的关系完全等同于血缘关系,也许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关系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经营的。

亲子关系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他们随着年龄的发展逐渐建立起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将孩子看成这少数的书,每一个悠长假期,每一次突发事件来袭,将我们都困在家里的时候,也许是你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品读孩子这本书的最佳时机。

读懂孩子的需求

读懂孩子,就是要从孩子的行为表现,读出他们内心的愿望或需求,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原因。例如,孩子疫情居家期间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不想上网课”(外在表现包括语言、情绪、行为等),有可能是单纯的不想学习。其隐藏内容也可能是:我遇到了困难,或是害怕做错什么事情、什么题目而受到批评,或是遇到了不喜欢的老师、不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常见的反应是逃避这些让他们产生焦虑、恐惧情绪的情境或事件,希望借此维持脆弱的安全感。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被了解、被鼓励、被接纳,需要家长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或脱离困境的方法。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正是他们克服困难、获得心理能量的“基地”。

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当孩子变得特别黏人,或是受了一点小伤就大喊大叫,或是故意闹出很大动静的时候,孩子可能是想获得家长的关注与陪伴,满足他们被爱的需求。他们的行为其实是在说:爸爸妈妈,你们看看我、陪陪我!这个时候,家长们,请你们想一下,平日看着手机、电脑屏幕的时间是否太多了?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变化时,关注行为背后的隐藏的内容,在尊重的基础上沟通,才能了解他们深层的需求,这样相处起来会减少许多矛盾,增进理解,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读懂孩子的问题

新冠疫情的发生,不但打乱了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打乱了孩子们原本的生活和学习秩序。隔离、检测、紧张的氛围、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等,这些生活中突然发生的变化,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通过儿童青少年疫情居家期间常见情绪行为问题表现,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信号”:

焦虑:没有缘由的长时间的紧张与心神不宁;出现头昏头晕、心悸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躯体反应。

情绪低落:两周以上的持续情绪低落,伴随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甚至出现一些消极念头。

兴趣减退:对原来感兴趣的事提不起兴趣,或是可能几乎对所有事情都失去兴趣。例如孩子原来很喜欢画画,而居家或隔离期间,他从未主动去做画画这件事,家长应该主动问问孩子原因,对画画的兴趣是否改变、怎么看待等等。

睡眠问题:出现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的状况。

强迫性的思维或行为:强迫思维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件事,尽管自知这样不好。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清洗、反复检查作业、反复计数等,影响到日常学习和生活。

疑病:多次怀疑或认为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反复要求去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正常的情况下,对身体信号出现错误的感知,比如发烧、头晕等症状,干扰到日常学习、生活。

如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居家或隔离关闭了房门,却打开了亲子间的心门。如何在“悠长假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做到“相看两不厌”?

1、做权威型的父母,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通常采用温暖与支持、理解和引导、行为监管等支持性的教养方法。在给予孩子关心与支持的同时,又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监管。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比较强,更易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2、学会赏识孩子,宽容地接纳孩子的失误;也让孩子学会接纳独一无二的自己。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做不恰当的比较,不拿孩子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居家或隔离期间孩子的气质特点也会特别明显,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可以利用时间学习,有的可以利用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好坏对错。恰当的都是值得被鼓励的,不是只有与学习相关的才是好的、才是对的。

3、平等地与孩子讨论与交流,提高观点采择能力。观点采择是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当我们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窗前眺望远方时,我们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更广更全,而孩子由于身高的原因可能只能看到景色的一部分。当家长面对面与孩子交流时,我们眼中的对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你是高山,而孩子是山脚下依偎着高山的一粒小石头。你的一句赞美、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一句无心的批评,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对他的肯定或是否定。让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和视角去看待世界,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行动去表达期望,用平等的态度去沟通理解。家长们,做错了事,你也可以道歉;孩子帮助了你,你说一声“谢谢”,他们会记在心里,会向你学习。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习惯,提升独立意识,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居家或是隔离期间,孩子其实可以学习很多生活技能,例如,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庭物品整理。这些生活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耐挫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从中学会感恩。想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需要我们从生活点滴小事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5、提供高质量的互动陪伴,共同做一件事,发现一个爱好。居家或隔离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鲜少交流,各自对着自己的电脑、手机屏幕,父母即便是陪在孩子身边,却只是做了表面功夫。不如放下手机,同孩子一起拼一个乐高、画一幅画,如果你们都对音乐感兴趣,可以练习一曲合唱,或是一个伴奏,一个演唱。感受亲子之间的爱意在合作中升华。

6、正确合理表达与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传递负能量。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在不冷静的时候说出伤害亲子关系的话。也不要将自己的紧张、恐惧传递给孩子。我们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调整呼吸,情绪状态缓和之后再跟孩子沟通。我们既可以和孩子讨论、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也可以和孩子同时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评价事件。做情绪健康、独立、行为一致的父母,做孩子行为的榜样。

7、营造良好、轻松的家庭氛围,和谐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不负性评价家庭成员。带孩子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分享给你的东西,而不去评判;全家分享一个搞笑视频;让孩子感受到放松和安全。可以呈现适度的夫妻亲密,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而且能对孩子未来建构自己的亲密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生活的样子会慢慢成为他未来生活的样子。

8、主动沟通,尝试“非暴力沟通”,讲情感胜过讲道理。家长们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似乎道理说了一大堆,孩子反而没有一点儿你想要的变化。家长和孩子处在不一样的年龄,两者的心智和理解能力都不同,同样的事情你能理解,孩子却不能。当你拿着手机刷视频或是玩游戏的时候,坐在一边背英语、算数学的孩子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你不用学习,而他非要拼命地学习。或许你会跟他说你们处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但他可能并不认同。所以你常常讲理不成就变成了威胁、呵斥。但是情绪情感往往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因为伤心、快乐、恐惧、紧张等所有的情绪感受你感受过,孩子也感受过。当孩子因为学习辛苦而困扰的时候、当孩子因为不能出门而烦躁的时候,如果他发现你在他身边,你也在努力克服困难,你也为生活而辛勤的奋斗着,他是可以理解的;当和他分享你当年寒窗苦读的烦闷、努力学习而振奋的这些感受的时候,他是可以理解的。

9、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培养参与意识。平时在讨论问题或商量事情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征询孩子的意见:“我和你爸打算去当志愿者,你觉得怎么样?” 当孩子说出自己意见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孩子说的有道理,就积极采纳;如果孩子考虑不周全,父母就要和孩子继续探讨,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

诚然奥密克戎的来袭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但也让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变化,用朋友的内心去聆听,用家长的头脑去指导,与孩子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刘海鹰.(2007). 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傅素芬. (2020). Covid-19疫情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表现及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04), 366-370.

林崇德. (2009). 发展心理学. 2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光珍, 梁淼, 梁宗保. (2021).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 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7(6), 800-807.

班华, 傅宏. (2016). 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石建群. (20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大众文艺(学术版), 19, 242-243.

周红, 凌钲程, 王雪颖. (2021).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 江苏教育(Z8), 12-14.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