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有一群“逆行”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地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是爱人、是儿女、是家人,他们也有离别的不舍、有亲人的牵挂、有对疫情不确定性的担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密切关注一线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心理挑战,并积极引导做好心理调适十分必要。
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
1.形成过度焦虑。一线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着许多病人,当他们听到有医务人员在防控过程中被感染的报道,自然也会担心自己可能被感染,会思考在工作中是不是做好了防护,自己会不会被隔离,头脑里反复出现各种各样担忧的想法,也会想到家人也为自己担惊受怕,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甚至伴随着出汗、心慌等身体症状。
2.怀疑自身价值。疫情蔓延扩散对现代医学提出挑战,一线医务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病人,当患者病情加重,他们会感到挫败、自责,觉得自己能力有限,由此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当患者对医院的检查不满、认为医院确诊不及时,当自己在尽全力救治患者却不被理解时,他们又会感到委屈和无助,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
3.产生无力感。一线医务人员坚持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每天要与患者密切接触,甚至有不少医务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为了避免回家可能让家人感染病毒,就连续多天吃住在医院,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许多人也严重透支了体能和精力,难免会出现无力感。
一线医务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1.学会关爱自我和肯定自我。一线医务人员要确保自己休息充分、规范饮食,可以在工作间歇听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想一想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帮助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要将社会上对医务人员的正面评价转化为对自己的鼓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开展工作增加信心和勇气。只有保证自己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感染患者治疗。
2.学会积极认知。现代医学能够治疗很多疾病,从而拯救很多病人,但医学从来不是万能的。专业的医务人员应该对救治过程保持客观的认知,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接纳自己,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而过度苛责自己,要在工作中让自己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价值,在做出奉献的同时促进认知成长。
3.及时宣泄负面情绪。面对疫情,一线医务人员产生一些情绪是正常现象,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是适应环境的自然表现,能够提高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注度。但当负性情绪占据了他们的生活并一直压抑自己的感受时,则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当承认自己有压力并说出压力是什么的时候,压力就会获得减轻。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场所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宣泄出来,比如,可以主动与同事交流,说说自己内心的不安,也了解一下同事的感受,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有时间也可以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取心理支持。
作者 林琳 心理学部教师
来源:2020年2月21日 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
链接:一线医务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