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各大中小学普遍春季延期开学,长时间居家生活,行动受限,越来越多负面情绪充斥在家庭中,不可避免导致家庭成员间各种矛盾摩擦增多,特殊时期的“宅”生活令人“煎熬”。一般情况下,“宅”生活形成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低龄学生与年轻父母之间的矛盾。低龄孩子因活动空间、同伴交往受限,加之活泼好动的天性,越来越多呈现烦躁不安、晚上不睡觉、以哭闹要求父母带其出门的情形。而许多年轻父母需要白天在家进行网络办公,势必因看护安抚孩子、家务分配不均导致嫌隙和隔阂。
2.青少年学生与中年父母之间的矛盾。学生们陆续开始在家上课,网络授课需要较高自觉性,孩子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难免会有懈怠偷懒心理。面对疫情,本就有焦虑情绪的中年家长,对孩子的敦促监督表现出更为急迫的情形。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许多父母有一方成为专职陪读,严格管控孩子学习和作息,形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叫苦连天”的局面。
3.三代人共处一室的代际矛盾。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送到老人家里,为避免交叉感染,开启三代共处一室的生活。因观念、生活习惯等不同,出现上一辈对下一辈有意无意进行行为、决定上的操控,导致夫妻关系“冲突”,对下一代教育产生分歧和混乱。也有年轻家长想要改变老年父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新老代沟中,因老人坚持外出、是否佩戴口罩等生活细节都可能引起不小的争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个放大镜下,原本可能存在的家庭问题在“宅”生活中更加凸显起来。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不出门、少出门仍是阻击病毒感染的重要防护措施。良好沟通是家庭成员间增进理解、化解矛盾的良药。家庭成员间的良好沟通四要素分别为描述观察到的场景、表达感受、表达自身需要和期待,以及提出具体请求。
1.描述观察到的事情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不管你是否喜欢,只表达观察结果,这其实非常不容易做到。很多时候家庭成员因为爱之深、责之切,一开口不是描述场景,而是以指责和反问为开端,这样从一开始就将双方置于剑拔弩张的对立面。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较重,家长在督促他们养成卫生习惯、严格学习进度时,请以描述观察到的事情为开始,代替掉“你怎么又在玩手机?”“你学习一点自觉性都没有”这样的开场。与伴侣沟通参与家庭事务等事宜,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沟通从一开始就已失效。
2.用具体词语和句子表达当下感受。表达方可以用具体贴切的词汇和语句说出来,同时接听方不急于劝说或给建议,能够用心倾听和理解,允许表达者完整讲述,沟通就会顺畅。家庭成员间一味论理,不仅无法达到沟通目的,还会引起纷争。当我们劝阻家人应减少外出、佩戴口罩时,以“我是担心你的安全”“我很在意你的健康”等方式表达情感,可以直指人心。与年龄较小的孩子沟通时,表达情感胜于说理。孩子哭闹要外出,讲病毒传染性危害性恐不奏效,如果你说,“妈妈和你一样,感觉到烦闷和苦恼,好想出去走一走”,孩子会受到极大安抚,因为父母可以体察并表达出她的感受。
3.跟进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期待。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方式先表达感受,再表达需要和期待。“我感到焦虑,因为我期待你在家里也能够保持学习状态。”“我感到生气,因为我需要你多陪我。”这样可以厘清表达者的感受源自于表达者自身的期待和需要,避免让对方产生内疚挫败等心理负担。
4.最后提出自己的具体请求。清楚地表达你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由此,对方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的主要行动。此外,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对方照做了,应表达感谢或鼓励之意,以此强化对方照做的行为。如果对方不愿意照做,就去询问、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一个良性、有效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就由此展开。
目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期,宅家生活是无奈也是必须!让我们大家变被动为主动,尽力将家庭营造成温馨港湾,享受彼此相伴。当我们的家庭变得越发和谐,每个人就会在自己的角色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应对和顺利度过新冠肺炎疫情困难时期。
作者:毋嫘 心理学部教师
来源:2020年2月18日 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
链接:延迟开学期间如何过好“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