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很多人陆续回津返回工作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今年的返城潮与往常有所不同。返津务工人员面临哪些心理困扰,以及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备受关注。
返津务工人员会有哪些心理困扰?
1.返津路上人流众多,重重“关卡”增加心理压力。当前,许多返津务工人员陆续回津,迎来了一次返程高峰,无论是飞机场还是火车站,都设立了登记和检测点,在登机、乘车后,司乘人员还会对乘客的体温、个人防护情况进行例行检查。对于在行驶过程中不能进行很好通风的交通工具,也会及时采取换气、定期消毒等防护措施,所以在车上总能闻到消毒水的刺激味道。虽然这样的重重“关卡”让人安心,但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让人不禁思考:疫情真的这么严重,我们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
2.长时间居家隔离不免产生焦虑情绪。抵津之后,人们还不能马上到单位上班,还需按照规定居家自行隔离14天,无异常才能正式上班。居家隔离14天目的在于观察人们在返津之后有没有接触到疫情传染源,如有症状能够及时检测发现,从而避免产生二次传播。在此期间,人们长期待在家中无事可做,可能会产生一些“我到底有没有传染上病毒”“我会不会马上就有症状了”等诸多想法,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3.上班初始对外界情况的不确定性易导致紧张情绪。居家隔离即将结束时,人们都要开始做好上班前的准备,但14天长时间未出门,可能会对外界产生既兴奋又紧张的情绪。虽然人们每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疫情发展的相关信息,但从媒体上看到的信息与自己亲身体验还是有区别的。外界究竟是否还有新冠病毒在传播,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确定。因此,这种不确定性让一直待在家中隔离观察的人群产生了对外界的紧张、恐惧情绪。
返津务工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1.提前做好个人有效防护措施。在返津途中,有针对性做好预防和保护攻略。如果路程较短,佩戴标准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果路程较长且需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则需要考虑多带几个备用口罩,且尽量选择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最好再带一些消毒湿纸巾或者一次性的酒精消毒棉片,在旅途中随时给自己的手机、需要用的桌子等进行消毒。途中尽量不要摘下口罩,如果需要饮食,尽可能到人少、空气流通的地方,且饮食前后必须清洗双手和口鼻。从抵达天津之日起,连续14天要进行自我健康检测,每天检测2次。隔离期满确定无碍后,再前往单位上班,并在路途中做好防护措施。只有先把个人的防护措施做好,才能增强我们抵抗病毒的信心。
2.适当远离让自身产生焦虑的各种信息源。当前,由于各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各大新闻媒体有关疫情发展和防控方面的信息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有些信息不免会让人越看越焦虑,甚至还出现一些让大众产生不理智行为的假消息和谣言。比如,“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许多人争相连夜排队购买大量双黄连,但其实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如果过量服用还会出现拉肚子等症状,造成身体不适。还有谣言声称,“熏醋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喝酒能杀菌,不易感染”等等,这些信息不仅让大众产生焦虑、恐慌情绪,还会造成因大量抢购物品而出现的人口聚集现象,容易助长病毒的传播。对于这些不良信息,要学会辨别其真实性,对信息不进行过度的解读。抗击疫情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但却不能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要对抵抗疫情充满信心。
3.学会自我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面对铺天盖地海量疫情信息,会越看越焦虑,越焦虑越放松不下来,可以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缓解情绪。比如,居家隔离人员可以通过运动、看书、学做一道新菜、看一些轻松的电影等方式,尽量转移降低对疫情的高关注度。对于已经开始上班的人员而言,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把全部精力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思维不清晰、做决定困难等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每天正式上班前给自己列一个计划表,写下今天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完成之后就在那一项后面打个勾,这样可以增强对工作和情绪的控制感,从而轻松地完成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后可以做一做放松训练,比如找一个让自己舒适的位置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或躺下来,闭上眼睛让自己平静下来,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身体感觉。比如更密切地关注每天做的每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心多用或分心,我们可以在早上起床时感受自己穿衣服的每个动作,开门的时候感受蓝天、空气和四周的景色等等。
作者:林琳 心理学部教师
来源:2020年2月13日 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
链接:返津务工人员如何做好疫情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