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动态 >> 正文
天津日报 | 学习困难门诊为何引发关注?
2022-08-25 11:13  


学习困难门诊为何引发关注?
专家:没有造就“学霸”的“灵丹妙药”


近期,各地的“学习困难”门诊频频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对这个门诊很好奇,“学习不好居然也是病?”“有效果吗?”“是不是真能变‘学霸’?”……过去,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大多数家长会归咎于孩子不愿意学,其实从专业角度剖析,也有一些孩子是“不能学”,“学习困难”门诊解决的就是这类孩子的问题。8月13日,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在时隔近20年后重新开诊,第一天便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这令该院心理科主任石萍颇感意外,“我们尝试性放了20多个号,没想到这么快就挂满了。”

究竟什么是“学习困难”?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孩子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这个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心理专家 多数孩子是“学习中遇到困难”  

“学习困难”门诊为何会突然火起来?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希平教授分析,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属于正常还是异常。由于与教师沟通不到位,家长可能只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并不清楚孩子在实际学习中是否有问题、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误以为孩子存在“学习困难”。

第二,过去有的家长依赖培训机构提高孩子成绩,但在“双减”政策之下,培训机构转型,家长有点无所适从。他们既想帮助孩子学业进步,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时候,“学习困难”门诊就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学校教学时而线上时而线下,孩子们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远程教学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学习;没有条件的孩子,只好跟着家长到工作单位甚至工地去学习。这对于孩子们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有的孩子适应得好,学习效果还不错;有的孩子适应不佳,就会出现动机减弱、效率下降等不良的后果,而这种负面效果持续下去,有可能导致孩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厌学、弃学。但这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学习困难”不是一个概念。

刘希平教授表示,“学习困难”是指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信息获取和信息运用上表现落后。其实,孩子们遇到的学习问题大多数属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应该能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得以解决,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困难”。

作为家长,可以先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估,通过与孩子交流、与老师沟通、与孩子的同学进行比较,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确认孩子是否患了“学习困难”。

哪些孩子真的需要“学习困难”门诊专业医生的干预呢?刘希平教授表示,家长在带孩子去就诊之前,可以对照下列标准作个简单评估:一是孩子是否跟同龄小朋友中的大多数人差不多聪明。二是在语文的听、说、读、写和数学运算以及逻辑思考方面是否有某一项或某几项表现明显落后。三是孩子在社交和自我控制方面,是否不如同龄小朋友表现好(注意有些孩子是属于内向,而不是社交问题)。四是学习新知识时,接受起来是否比同龄小朋友中大多数人慢,而且理解常常出错。如果在您的孩子中同时出现了上面几条,也许您就需要带孩子去看“学习困难”门诊了。

如果没有以上症状,而孩子学习成绩却降低,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刘希平教授建议,如果只是一般的学习问题,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问题是来自于动机不够、专注度不强、原有知识把握不扎实、学科结构把握不到位,还是来自于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策略使用不灵活、时间安排不合理、个性不够坚强等,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对孩子的学业进行相应的辅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学习状况、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科偏好等,体谅孩子面临的处境,诱导孩子说出可能给自己带来心理困扰的原因。家长也可以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帮助理解孩子的困境。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与孩子的同学交流,从小伙伴儿的视角了解孩子的问题根源,帮助确认是生理、心理或是环境因素导致了孩子的问题,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

新学年快到了,刘希平教授还特别提醒那些新生家长,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学业,要让孩子明白,上学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凭借一己之力向前跑,周围同学是爸爸妈妈帮助一起跑,孩子一时跑不过周围的同学,但家长的这种态度对培养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信念以及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有帮助的。要灌输给孩子一个理念,学习就是其必须完成的社会责任。当然,也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家长会提供无条件的帮助和支持。对于那些不知不觉中参与孩子学业比较多的家长来说,需要做好心理建设,逐渐退出孩子的学业,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至于怎么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刘希平教授解释说,简而言之,如果有机会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对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她建议家长搜集一些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视频或书籍来学习,对孩子会有所帮助;家长也可以直接请教孩子的老师,都有哪些学习策略适合孩子把握,相信一线教师的建议应该更有针对性。

教育专家 别轻易给学生贴“学困生”标签  

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立平看来,“学习困难”现象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总体上说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学校生活适应问题、自我概念问题、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并称为当代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和解决对于学生自我充分实现和融入社会大有裨益。但是,社会和家庭对待所谓“学习困难”学生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地给学生贴上“学困生”的标签,更不能把学生暂时的学习困难归入病态或心理问题范畴。

首先,要认识学生“学习困难”的表现,到底是体现在哪些方面。仅仅是学业表现不良,还是学习习惯不良?学业表现不良可能体现在成绩低于同龄平均水平或应该达到的标准水平,这是学生发展中外显的结果。从学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学习习惯不良包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困难、不会自我管理、不敢参与师生活动、惰性导致的独立思考缺乏、抗挫力差等。学生学习习惯又受到了个人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双重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适当培养学生自我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不能简单地以统一学业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也不能把学生暂时的习惯问题归结为“不治之症”。

其次,要弄清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到底是由什么导致的。是智力发展不平衡,还是认知方式差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分为言语、数理、空间、音乐、体能、社交、自知、自然等八种。这八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的并且不是同步发展的,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种优势智能,只要因势利导,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获得某方面的专长。传统教育中根据言语和数理智力判断学生是否优异的做法,既是偏颇的,也是有害的。还有,学生的认知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更擅长以沉思为主的自然科学;而有的学生易受外在动机支配,在社会科学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此外,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知识的类型、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形成较大的影响。

最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甄别建档,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平衡学生饮食、睡眠、运动和自由游戏的质与量,保证学生身体的活力和耐力。从元认知的角度,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我指导策略的能力。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品质,同时改善亲子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创造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当以上努力不能奏效时,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学科教师和心理教师结合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家校协同制定“纠偏”方案统一行动,适当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教育。虽经积极行动,学生仍然长期表现出厌恶学习、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计算技能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等问题行为,这时专业医疗机构的介入就变得有必要了,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相应的干预,会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复诊首日 就诊孩子年龄段7到12岁

8月13日13时30分许,记者在天津市儿童医院龙岩院区心理科诊室看到,“学习困难”门诊设在四诊室。门口有四五个家长带着孩子在候诊,孩子基本是学龄儿童。市民刘先生说,他7岁的女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玩橡皮就是摆弄铅笔,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马上就会被吸引走,还总咬手,手指甲已经两个多月没有长过了,他怀疑女儿患上了多动症,所以想早点儿介入治疗,以免影响学习。但号不好挂,8月10日医院对外宣布“学习困难”门诊复诊,他8月11日早上挂号已经约满,“我从今天早上就开始刷手机,希望能挂到一个当天号,直到下午1点终于有了一个号,我抢到了。”

石萍主任介绍,“学习困难”门诊复诊首日,来就诊的孩子年龄段在7到12岁之间,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表现大多是丢三落四、不爱学习,并且因为学习还会引起一些情绪问题,家长一让学习,他们就发脾气。

究竟什么是“学习困难”?

石萍主任介绍,“学习困难”是指学习能力低、学业成绩不佳,其病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家庭带养方式的原因以外,学习困难可能与各种神经发育障碍、情绪和精神心理问题、文化与环境不利因素影响等有关。

比较常见的表现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些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和上课的时候容易分心、发呆、作业畏难、不仔细、经常写错等,影响了学习成绩。特殊的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孩子智力正常,但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孩子听课、说话都没问题,但阅读时丢漏多,反复练习也不能流畅,记忆字词困难等。一些“学校适应障碍”“焦虑抑郁”等也会影响孩子,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障碍等。对这些孩子不只是学业问题,他的社交问题、独立生活问题、伙伴关系等也会对学校生活和成长造成困难。

学习困难症究竟怎么治疗?

石萍主任表示,详细的临床评估后,医师会帮助家长分清孩子是“不能学习好”还是“不愿意好好学”,并且弄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帮助家长去理解问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应对。

对症治疗是关键。对于一些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改善症状,如单纯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药物治疗可使得孩子获益60—70%,明显地改善注意力,提高成绩。对于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孩子,系统的家庭治疗和管理,会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此外,还有物理治疗可以辅助。总之,学习困难需要综合治疗,是一个慢病管理的过程。

治疗只能缓解状况

石萍主任特别指出,“学习困难”门诊并非“灵丹妙药”。对于确实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即便来了门诊也并不能彻底治愈,因为这并不是人躯体上的障碍,没有医学上所谓痊愈的标准。“学习困难”多半是孩子注意力和特殊发育问题,医生的专业治疗只能是缓解状况。

5岁的小米(化名)是一个学龄前儿童,哥哥已经上大学,两个人年龄相差较多。家里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对他格外宠爱。小米从小就好动、淘气,干什么事情坚持性都比较差。他在幼儿园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到老师表扬,就会故意趁对方起立回答问题时,把其身下的椅子拉走,害小朋友摔倒,他则哈哈大笑,老师为此没少和小米的母亲谈话。母亲无奈之下,带小米求助医生,石萍主任为他制定了系统的家庭引导方法,对小米好的表现进行奖励,不好的行为则选择忽视,并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很快,小米的情况有了改观,到小学一年级时,他的各项评估结果比较正常。但到三年级时,情况反复,小米在学习中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是试卷第一页写完了,第二页就忘了,注意力明显比同龄孩子低,石萍主任利用药物结合行为治疗,大概3个月后,小米便停药,症状缓解。

7岁的女孩小洁(化名)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老师请了家长。“老师说上课时不能离开座位,她端着桌子在教室里来回走,老师怀疑我女儿智力有问题,可我和她爸爸都是本科毕业,学习成绩也不错,怎么会这样呢?”小洁妈妈无奈地带着孩子找到了石萍主任。经过评估,小洁的智商达到了123,高于正常孩子平均水平不少。石萍主任观察到,小洁动作比较笨拙,尤其是手眼协调性差,“据她的妈妈说,小洁爸爸小时候行动就比较笨拙,体育不及格。她的问题可能是遗传了爸爸。”石萍主任给小洁制定了一整套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让她每天跳绳、拍球,并多练习涂色画画,锻炼她的协调性和肌肉。三个月后,家长反馈,小洁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学习效率高,反应也快了。

如何判定孩子“学习困难”?

石萍主任告诉记者,心理科一共有7个医生,年门诊量3万到5万人次。其中有50%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困难”,由家长带来就诊的。这其中不全是孩子有问题,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过分焦虑。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尚可,就是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就急着带孩子来看“学习困难”门诊。其实,家长情绪问题,也是治疗的方向,比如对孩子的行为治疗一般是一个月一次,就是医生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的带养方式。

那么怎样判定孩子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呢?石萍主任表示,比如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孩子有了其他情绪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问题,家长一直在关注,但效果并不好,进而影响到了孩子与伙伴的关系、自信心。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学习困难的表现为多动、性格冲动,年龄大点的孩子则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明显。“判定孩子是不是学习困难主要就是看其社会功能是不是受损。有些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未达到家长预期,或者可能只是有一点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行为,并不影响别人,也不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那么就不属于‘学习困难’。”

“存在‘学习困难’问题的孩子,与家长的带养方式分不开。很多家庭,爸爸妈妈一个拿智能手机,一个抱平板电脑,坐在孩子身边玩得不亦乐乎,却让孩子去学习。”家长要言传身教,孩子学习时不能在旁边玩,对孩子日常管理上进行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不一样。

“学习困难”门诊不是想开就开

“学习困难”门诊火了,家长的需求多了,有的人认为,既然“学习困难”的治疗属于心理学的范畴,那么是不是具有心理学资质的机构,比如心理咨询室等都能开“学习困难”门诊?

这“学习困难”门诊是想开就能开的吗?对此,天津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崔华雷表示,“学习困难”门诊是一个专病门诊,而不是一个科。能称之为“门诊”,需要看医院整个营业执照和执业范围内有没有心理治疗这项,有这一项,还必须要有医师,具备以上的条件,就可以叫做门诊,就可以给患者诊症、开药、做相应治疗。其他机构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就不能开设门诊,也不能称之为门诊。

来源:2022年8月24日 天津日报 第6版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2-08/24/content_156_6632938.htm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