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学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动态 >> 正文
全国心理学专业第三届《人格心理学》 暨第一届《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 (第一轮通知)
2024-01-14 12:20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要求,进一步提高心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委托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承全国心理学专业第届《人格心理学》暨第一届《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培训时间拟定于2024419-21

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被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认定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各大院校开设的心理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的选修课程。《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培养各高校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任课教师对教师培训活动的参与也是对各心理学教学单位落实“国标”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一届及第二届全国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任课教师培训班分别于2017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2018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学员反响热烈,社会影响深远;《社会心理学》课程任课教师培训班则尚未举办过。

具体培训信息如下:

一、培训目的:提高全国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二、培训对象:全国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及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预计200人。

三、培训内容:

1.《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

2.《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3.《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课程信息化建设

4.《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四、培训方式:

传统形式的“专家讲授”与创新形式的“同辈支持式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相结合。

第一天将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拟招募30名工作年限在五年内的新教师,免费参与)。工作坊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学培训师”团队带领,以4-6名学员组成小组,以心理团辅形式进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教学技能的实践与反馈,通过沉浸式和体验式的过程获得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提升(介绍见附录1)。

第二、三天将邀请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围绕培训内容讲授相关主题,并组织学员研讨(专家名单详见第二轮通知)。

五、培训时间:2024419-21日。

六、培训地点:天津师范大学校内。

七、培训费:2000/人。培训期间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住宿自行安排。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

2024111


附录1 同辈支持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及培训师团队介绍

【工作坊简介】

“同辈支持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是一个结构化、支持性和融入思政元素的体验式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师培训师团队”借鉴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项目(ISW),经过精心打磨与实践,从深化心理团辅的培训形式、结构化改造培训内容和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心理学教学培训模式的本土化转换与提升,致力于开创更具活力、更具支持性与获得感的心理学教学培训新模式。

工作坊采用“心理团辅”形式。一位培训师带领4-6名学员组成小组,每位学员在培训师的引领下,根据结构化和融入思政元素的心理学教学要求,作为“教学者”在小组内进行10分钟的迷你教学,之后会得到来自培训师和作为“学习者”的小组其他学员的书面和口头反馈。每位学员都能够在小组成员的建设性建议之中提升反思能力,在同辈支持中获得信心与能力。

体验式的同辈支持创设了同辈互助式的教学能力成长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相信,在安全、温暖和支持性的团体氛围中,每位参与教师都能被激发出内在的教学灵感与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培训师不是专家,而是“促进成长的引领者”。因此,工作坊一改传统权威专家单向输出的形式,通过投入和积极探索的同辈互助团体帮助参与者:

在沉浸式真实体验“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角色转换中感受教与学的关系

在个性化和可操作化的建设性意见中感受反思与提升

在结构化的教学设计中感受教学内容体系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在团体动力中感受教学灵感的迸发


【团队简介】

教师培训师团队依托于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和课程思政工作室党支部,由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白学军教授和心理学部部长杨海波教授担任团队顾问。团队教师均为心理学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且讲授过“人格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课程,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与丰富的心理团辅经验,可以作为工作坊的引导师组织培训过程。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