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成果 >> 正文
[成果]心理学部白学军教授课题组的系列论文《阅读方式和学习次数对中文词汇的产生效应影响的发展研究》和《发音动作和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基于fNIRS的研究》在《心理科学》发表
2022-12-06 11:15  

由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白学军教授(通讯作者)和博士生谭秀娟(第一作者)等共同撰写的论文《阅读方式和学习次数对中文词汇的产生效应影响的发展研究》和《发音动作和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基于fNIRS的研究》在《心理科学》2022年第3期、第4期发表。

产生效应(production effect)指朗读的记忆成绩要好于默读的。目前产生效应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被试,对其他年级学生群体的关注较少;并且未分离发音动作和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

论文一《阅读方式和学习次数对中文词汇产生效应影响的发展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一、初二和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文词汇产生效应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朗读的记忆成绩在小学五年级趋于成熟;默读的记忆成绩在初二年级趋于成熟;初一学生的产生效应与大学生的无差异;产生效应不会受到编码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产生效应的特异观。

为了进一步说明发音动作和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论文二《发音动作和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基于fNIRS的研究》以语篇为材料,采用fNIRS技术考察了大学生朗读、唇读和默读三种阅读方式时的记忆成绩和大脑激活模式。结果发现:朗读和唇读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默读的;朗读和唇读时在初级运动皮层、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的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默读时;朗读时在威尔尼克区的激活程度显著大于唇读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学习语篇时,发音动作相对声音在产生效应中的作用更大。

该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8JJD190001)和全国文化名家人才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www.psysci.org/CN/Y2022/V45/I3/545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